查看原文
其他

市委书记向人才喊话:包容“十年不鸣”,静待“一鸣惊人”

决策杂志 2021-11-04

包容“十年不鸣”,静待“一鸣惊人”。


在人才不需要的时候“隐身幕后”,在人才有需要的时候“挺身而出”。



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,分赴国内各大中心城市进行城市推介和人才引才。过去半个月内,江苏常州市党代会刚结束,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动作就是“人才招引”——常州奔赴各地开启了一场人才引进的“拉力赛”。


这些城市包括了西部的成都、重庆,东北地区的沈阳、大连,还有中部的武汉等。这些城市不光是区域性中心城市,更是高校以及大院大所密集的“人才高地”,而这,正是高教资源相对欠缺的常州所羡慕和追求的。


除了就业服务、创业支持、见习补贴等“真金白银”的人才政策,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等常州市领导还承诺,常州包容“十年不鸣”,静待“一鸣惊人”,在人才不需要的时候“隐身幕后”,在人才有需要的时候“挺身而出”。这番承诺,除了引才的诚意,更体现出常州对于人才成长的耐心。


工业名城常州地处富庶的苏南地区,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7800多亿元、位居江苏省内第五位,上世纪80年代曾缔造出“中小城市学常州”的佳话,工业体系门类齐全。


相比财大气粗的大城市,以常州为代表的中小城市该如何制定自己的引才战术?拿出真金白银固然是必需的,但培育出适合人才成长的优质产业和经济“土壤”,或许更为关键。


兵分多路:半个月内,引才步伐从东北到西南


据“常州发布”报道,10月15日起,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,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盛蕾等常州市四套班子领导,分别带领相关板块、部门负责人,分赴武汉、大连、合肥、成都、重庆等城市,开展“名城名校合作行、创新创业赢未来”活动。

出了长三角,常州是怎样推介和宣传自己的?

比如,10月22日举行的“龙城英才计划”成都推介会上,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,未来五年是常州乘势而上、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时期,“常州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、渴望创新,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、成就事业”。

陈金虎说,常州正在致力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、现代产业地标、区域创新高地、美丽宜居家园,这是人才到常州创新创业的四个有利条件。

而在武汉,常州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盛蕾表示,常州创新创业的综合成本更具优势、产业基础更加雄厚,常州将全力当好培土施肥的“园丁”、共同成长的“合伙人”、贴心服务的“店小二”。

常州市人社局局长嘉秀娟表示,相比过去,常州此次名城名校合作性更加突出了“头雁效应”,常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带队“出征”,体现出招才引智的表率性和示范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长三角内部,GDP尚未过万亿的常州,经济总量上并没有跻身“第一方阵”,综合竞争力、城市吸引力或许并不如长三角几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,但出了长三角,常州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“那个离上海、南京、杭州都很近的苏南发达工业城市”。

中西部、东北地区的高校,尤其如此。据“常州发布”报道,常州此次赴重庆推介期间,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翟俊表示,将把重庆大学以及西部其他高校的一些先进的、重要的,甚至处于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,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产研融合,期待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和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、科研能力等强强联合。

此次名城名校合作行,常州还向四川大学、吉林大学等多地多所高校的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负责人,颁发了“引才专员”聘书。

诚意:包容“十年不鸣”,静待“一鸣惊人”

面向广大青年才俊,常州端出了“一无六有”的人才政策“大礼包":就业落户无门槛,人才引进有资助,博士后进站科研有奖励,大学生创业有支持,研究生社会实践有资助,就业见习有补贴,就业服务有保障。

除了对本科、硕士、博士等有相应的生活补贴、租房补贴、购房补贴等常规做法,常州还计划建设、改造10万套人才公寓。同时,配套规划“青年驿站”,为到常州就业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提供最长3个月的免费住宿以及就业咨询等服务。

常州对技术型人才同样热情敞开怀抱,对企业新引进的技师、高级技师人才,分别参照全日制本科、硕士的条件享受生活、租房和购房补贴。

而对于“高精尖缺”人才,常州对顶尖人才(团队)到常州设立科研院所、领办创办重大人才企业、创新创业的,给予量身定制的特殊支持,通过“一事一议”方式,对创业类顶尖人才(团队)项目给予100万元~1亿元的特别支持。

此外,常州还设立了400亿元科创基金,1:4撬动各类社会资本,拟五年形成2000亿元创新投入,全方位激发创新动能。

常州的愿景是,实现立体化、全景式的“青年留常(州)”。

用“真金白银”吸引人才的同时,常州还表现出了对人才足够的耐心。正如陈金虎所说,常州包容“十年不鸣”,静待“一鸣惊人”,在人才不需要的时候“隐身幕后”,在人才有需要的时候“挺身而出”。

中简科技就是一个生动案例。这家专注于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,起步阶段曾面临难以运转的困境。“有一年春节,他们发不出工资了,市里面带着钱去给他们过了个年。”常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称,就是如此困难的情况下,中简科技企业研发团队坚持十年科技长跑不动摇,实现“破茧成蝶”,目前已是国内碳纤维龙头股。

中小城市引才思考:“烧钱”不现实,做特产业是王道

各地对于人才的争夺战,当下已日趋白热化。特大城市往往利用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城市配套冲锋在前,比如近期在社交媒体热议的深圳中学,去年新入职教师名单中,有大量来自清华北大的博士研究生,深圳中学也被网友称为“卷王之王”。甚至有网友戏称,清北博士的尽头,是深圳中学?

这是当下人才涌向特大城市的一个写照。

中小城市难道没有机会了?

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琪认为,除了主观努力,城市的产业竞争力非常关键。“常州实体经济发展这几年‘风景独好’,这是很多人才到常州创新创业的重要原因。”杨琪认为,年轻人是用脚投票的,常州制造业的稳健发展,让制造业人才“没有理由不选择常州”。

他举例称,常州新北区一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曾告诉他,落户常州并不是冲着那一两百万的补贴,而是看中了常州的产业配套优势、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。“他们落户常州前进行了充分的市场供应链调研,想找个什么核心零部件,半个小时内就能找到,创业成本较低。”

从常州市获悉,截至2020年底,常州有工业企业近6万家,先后荣获4个中国工业大奖,拥有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16个,国家单项冠军企业18家,均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。

常州以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著称,国家制造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6个,207个中类中有189个,666个小类中有598个。

嘉秀娟同样认为,引才的关键是成长舞台,一年三万五万的补贴固然重要,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。“常州引进的人才,八成都去了常州‘十大产业链’企业,这说明我们的引才是有针对性的,坚持走实体经济这条路是对的。”嘉秀娟说。

一些细节和巧劲同样重要。杨琪表示,常州对于人才的支持力度和标准不是国内最高的,但兑现起来可能是最“爽”的,“我们对人才的资助实行非申即享、直达兑付,也就是说都不需要进行申请,我们后台会自动比对数据,符合条件后就直接把钱打到引进人才的卡上,非常省心。”

杨琪说,“真金白银”之外,还要在引才“巧实力”上下功夫。


-- END --


来源:澎湃新闻  作者:袁杰

编辑:纪海涛 / 审稿:王运宝

转载请注明来源



大家都在读

1、“苏大强”猛追“粤老大”,安徽挺进前十!2021地方经济“三季报”有看点
2、浙江又做对了什么?
3、今天的安徽,前所未有!
4、全文!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重磅《意见》




点亮“在看”,你最好看!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